首页 > 剧情 > 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

评分:
3.0

主演:内详 

状态:

更新:2022-01-25 07:54

纪录片 短片 剧情 情电影  中国大陆 2001

排序

播放地址

剧情简介

《公共场所》是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发行于2001年(中国大陆),由内详等主演,策驰影院-最新好看的热播电影电视剧排行-策驰电影网为大家提供公共场所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能在手机和电脑上流畅观看公共场所高清版(汉语普通话原声),同时还支持是手机投屏。
纪录片,短片,剧情,情电影公共场所讲述了:主演导演:贾樟柯语言:汉语普通话地区:中国大陆编剧:贾樟柯类型:纪录片/短片上映时间:2001-04-28 别名:InPublic用户标签:贾樟柯,纪录片,短片,中国,大陆,中国电影,2001,公共场所片长:SouthKorea:30min/France:30minimdb编号:tt0282602在时长约31分钟的该片中,所记录下的公共场所包括:一个郊区小火车站深夜的候车室、一个矿区附近黄昏时分的汽车站、一辆不知开往何方向的公共汽车、一个由废弃公共汽车改造成的小餐馆和一个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室(兼具台球厅、舞厅等多种功能)。   此外,影片还记录下了在这些公共空间里来来往往的人们某些时间段的行为:一个穿军大衣的中年男子一直在等待,终于等来一个年纪相仿的女人提着一袋沉甸甸的面粉从走下火车;一个老人在铁栏后极其耐心地拉好上衣的拉链,汽车把老人带走,却落下一个气喘吁吁的年轻女子,在她百无聊赖地等待下一辆汽车到来时,矿区的天空下响起钟声;如此,等等。公共场所电影网友评论:神作,值得载入史册大书特书的那种。比剧情片更有意思,提出了一种“终极”的纪录片观念。但拍成长片谁也受不了,现在这个长度正合适。贾樟柯对人物没有过多好奇,只是捕捉到了一些形象。镜头对人物没有丝毫的黏性,不打出字幕以进一步减少关联。说得严重些:人物不是人,而是“物”,作为整体空间的部分存在。他甚至不在意暴露拍摄者的身份(片中一个小孩点明摄影机的存在),因为他真正感兴趣的是空间,因此声音的在场格外重要,通过声音设计进行空间的关联。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固定的空间,流动的人,面孔的力量不是表现的重点,“公共”的概念被强调了。这种观察是完全没有企图的,整部片呈现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打破了纪录片的常规建制。纪录片可以不讲故事吗?可以。动态的纪录片可以拥有静态美吗?可以。或许,这才叫真正的原生的纪录片。过多强调电影对时代的记录意义会抹杀其他媒介的功劳,电影由于天然的主观意识影响及对承载内容的要求,注定了它对于现实的修饰,因此电影除去影像留存,更难得的是对于所处当时环境人物或整体社会的内心或具象突然闪现,倘若仅仅只强调时间记录的功能,那么个人家庭影像、新闻记录或新媒体时代的小视频也应受到瞩目,看不到不在于不存在。贾樟柯的本片更像是一个知名艺术家拍的后者作品,有形无神。自从香特尔阿克曼拍出《让娜迪尔曼》之后,看见即经历走进了电影,但这在中国属于王兵而不是贾樟柯,贾樟柯要的是那份时代下的小人物的风雨飘摇,是内心的走向,而不是记录时代,后一点只是导演的个人特色或待在舒适区产生的附加产物,不应喧宾夺主,也不该推上神坛。有趣的是,本片的几个场景倒是经常充斥于贾樟柯的电影。贾樟柯的镜头就是评价中国和中国人最恶毒的语言。镜头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片灰蒙蒙的天,一块块厚重、斑驳的污渍,一堆堆破败、萧条的建筑物。镜头下的人个个都油头垢面,眼神空洞,毫无表情。全是一副行尸走肉的状态。以上描述不只是针对《公共场所》,回忆一下贾樟柯其它的片子,风格基本也是如此。有意思的是,这片子开头跳出一个标题《第13届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影片》,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最近某奢侈品牌“歧视中国,刻板印象”事件。这是十几年前的片子,或者没人能够想到十几年间一个国家的面貌能有如此大的变化。我很好奇现在让贾导再拍一次“公众场所”,会是什么样子。课堂观影1.新旧交替。车站里是来来往往离开的人,候车室的娱乐场所是各种迪厅,台球,国标。旧时代剥离后是西方娱乐文化的热潮。2.纪实美学。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手法的记录影片。3.强调观众的感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影片告诉什么,需要观众的理解。4.中国人20c的精神状态。男人没剪标的衣服,等车时的百无聊赖,公交车上迷茫的人脸。展现时代的精神风貌。5.无画外音,对白,堪称默片。仅从影像符号,意象解读时代信息。更像是一个阶段的素材合集而非完整影片(不论长片短片)。2001年大多中国独立纪录片还在直怼(directcinema),贾导已经在有意识地用观察式的镜头纪录人的状态、人和环境/场景的关系、时间空间的递进连结(也可以解读为积累素材)。有些“影评”从结论倒推也是过度分析意在吹捧了。看的过程学到一件事,和别的艺术形式不同,拍电影,对人的兴趣不能没有掉本来想给两颗星,但是看了科长自己的解读,他说中国电影以前在大银幕上呈现的都是都是别人虚构的故事,而不是平民百姓的生活,他想做的就真实地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和日常。(尤其是数码相机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操作,让拍摄者的行动方便化,作者身份民间化。这是一种预见。)这是一种作者思想上的转变,具有一种历史意义,这高于他这部片子拍得如何。影片里出现的人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作为个体的他们(或者说我们)没有察觉到自己与生活的联系;而镜头所呈现的恰恰就是极易被忽视的个体与外界的生活。这些公共场所的空间里承载着个体和各种之间的关系以及烟火气的真实的生活。另外有意思的是,这些空间里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维度上是叠加的,空间叠加之后看到的是一个纵深复杂的社会现实。精彩绝伦的众生相影集。导演一直有粗粝质感的人文情怀,艺术本就是曲高和寡的东西,世上5%的一群拥有敏锐捕捉力和感知力的人在艺术长河里徜徉,岸边不涉水的群众一旁哄闹嘲讽着他们诡谲的行为,有人上岸不玩了,有人仍然尽情享受,上岸的人还要回头劝一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算这么回事。喜欢最后的镜头伴着音乐一张张面孔鱼贯而出。我想这部片子的意义就是,给90们后看看原来在他们出生之时的那个年代的生活是这样的,给以后出生的人看看原来九十年代的生活是这个样子的,给老一辈的人回忆原来他们还曾有过一段这样的生活。31分钟,如果决定去看,那么干脆就当自己无事,来作为一个生活的观察者蹲在街头,看看别人的生活吧。这么转念一想,倒也还好。在城市里人们只流水线式地生活,而在车站,不同命运的人们汇集,结束或开启一段又一段新的旅程,在这些地方仿佛要稍微能看到更生动的更丰富的表情,而不是前面那种单一的沉默。科长大概就是想通过这种直接的甚至有些粗鲁的方式,来试验观者的想象。就意义而言只是一幅真实的生活图景,却也不乏残破之感这种凝视生活的方式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透明器皿,在其中看到的东西,都是我们内心的折射,比如现在我很平静,看到了一生活的宁静,但是这些片段仍然是缺乏诗意的。我还是缺乏三十分钟的耐心去凝视一段和生活无异的电影。我们正是因为电影之中有生活中缺乏的东西才去看电影的呀。勉强给4,题材什么都新颖小众的没话说,拍摄太拉后腿了,失望。公共场所,是关于空间里的人还是空共空间。镜头更加疏离和客观,白开水看怎么品。想维护客观记录的视角,但是有几个镜头被“出戏”于对空间的切入点,仿佛看见导演在屏幕前也找来找去,最终只能另寻出路。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Copyright © 2019 策驰影院-最新好看的热播电影电视剧排行-策驰电影网 统计代码